Technical Articles

技术文章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微量分液仪操作指南:3步掌握精准分液,告别手动误差

微量分液仪操作指南:3步掌握精准分液,告别手动误差

更新时间:2025-07-11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23

       为什么需要微量分液仪
 
  传统手动移液存在体积误差大(CV>5%)、重复性差、易交叉污染等问题,尤其在需要高通量分液(如96/384孔板)或微量体积(0.1μL-1mL)操作时,手动移液难以满足实验需求。
 
  微量分液仪通过自动化控制、高精度泵系统和防交叉污染设计,将分液误差控制在CV<1%,同时提升效率3倍以上。
 
  Step 1:开机自检与校准——确保设备正常启动
 
  开机自检
 
  接通电源后,设备自动检测液路密封性、泵管状态和液面传感器,屏幕显示“自检通过”后方可操作。
 
  故障提示:若出现“泵管老化”或“漏液报警”,需立即更换泵管(参考设备手册视频教程)。
 
  体积校准
 
  校准液选择:使用与实验试剂粘度相近的液体(如水或DMSO)进行校准。
 
  操作步骤:
 
  在废液槽中放置校准容器,输入目标体积(如100μL)。
 
  启动分液,设备自动排出液体并测量实际体积。
 
  根据屏幕提示调整校准系数(通常±5%以内无需修正)。
 
  校准频率:每周1次或更换试剂类型后需重新校准。
 
  Step 2:参数设置与耗材适配——精准匹配实验需求
 
  分液模式选择
 
  单通道模式:适用于逐孔分液或梯度稀释(如ELISA加样)。
 
  多通道模式:支持8/12/96通道同步分液,适配96孔板高通量操作。
 
  自定义序列:通过软件预设分液体积、速度和间隔时间(如“100μL→50μL→25μL”梯度分液)。
 
  耗材适配要点
 
  吸头/分液管:
 
  使用设备专用吸头(如200μL/1000μL规格),避免混用导致漏液。
 
  粘性液体(如甘油)需选择低吸附涂层吸头,减少残留。
 
  容器选择:
 
  96孔板需选择“平底”或“锥底”设计,确保液面检测准确。
 
  避免使用破损或变形容器,防止分液头碰撞损坏。
 
  防污染设计
 
  自动清洗功能:分液前后启动“清洗程序”(如水→75%乙醇→空气),清除残留试剂。
 
  一次性分液头:对高毒性或易交叉污染试剂(如核酸样本),建议使用一次性分液头。
 
  Step 3:分液执行与结果验证——从操作到数据全掌控
 
  分液操作流程
 
  样品加载:将试剂瓶或母液管放置在设备指定位置,确保液面高度≥1/3容器高度。
 
  启动分液:
 
  手动模式:通过触屏或脚踏开关控制单次分液。
 
  自动模式:加载预设程序,设备自动完成分液、清洗和移位。
 
  实时监控:屏幕显示当前分液体积、剩余液量和进度条,异常时自动暂停并报警。
 
  结果验证方法
 
  体积准确性测试:
 
  使用分析天平称量分液前后容器重量,计算实际体积(1mg≈1μL水)。
 
  示例:目标体积100μL,允许误差范围为99-101μL。
 
  重复性测试:
 
  对同一孔连续分液10次,计算体积变异系数(CV%)。
 
  合格标准:CV<1%(优质设备可达CV<0.5%)。
 
  常见问题处理
 
  分液量不足:检查泵管是否老化、吸头是否堵塞或液面是否过低。
 
  液滴挂壁:调整分液速度(粘性液体需降低速度至0.5mL/min)。
 
  孔间交叉污染:增加清洗次数或更换一次性分液头。
 
  总结:3步操作的核心优势

步骤 手动移液痛点 微量分液仪解决方案
校准 依赖操作者经验,误差不可控 自动化校准,CV<1%
参数设置 逐孔调整,耗时且易出错 多通道同步分液,支持自定义序列
结果验证 需额外称量或比色,流程繁琐 实时监控+自动报警,数据可追溯
 
 
  通过以上3步操作,即使是新手也能快速掌握微量分液仪的使用,告别手动误差,提升实验效率和数据可靠性!操作口诀:
 
  “开机先自检,校准保精准;
 
  参数按需设,耗材要适配;
 
  分液盯屏幕,异常即暂停;
 
  清洗不可省,数据才放心!”
0571-57888500
欢迎您的咨询
我们将竭尽全力为您用心服务
在线客服
关注微信
版权所有 © 2025 杭州奥铂智能仪器有限公司  备案号:浙ICP备2020043049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