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echnical Articles

技术文章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如何延长使用寿命:自动分液器的保养要点与常见故障排查

如何延长使用寿命:自动分液器的保养要点与常见故障排查

更新时间:2025-11-25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16
  延长自动分液器寿命:从日常保养到故障排查全攻略
 
  在实验室、医疗检测等场景中,自动分液器凭借精准高效的分液能力成为核心设备。但不少使用者发现,设备用久了会出现分液不准、漏液等问题,其实这大多与忽视保养有关。掌握科学的保养方法和常见故障排查技巧,不仅能延长自动分液器的使用寿命,还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,降低使用成本。
 
  日常保养:延长寿命的核心基础
 
  1. 清洁养护要及时
 
  每次使用后,需及时清洁设备表面和接触液体的部件。对于喷嘴、管路等关键部位,可用蒸馏水冲洗,去除残留样品;若接触了腐蚀性或粘稠样品,需用专用清洗剂浸泡后冲洗,避免化学物质腐蚀部件或样品干结堵塞管路。清洁时要注意避免用水直接冲洗控制面板、电机等电气部件,防止短路损坏。每周可进行一次深度清洁,拆卸易损部件(如吸液针、密封圈),仔细擦拭污渍后重新安装。
 
  2. 定期校准不可少
 
  精准度是自动分液器的核心优势,而校准是维持精准度的关键。建议每 3-6 个月进行一次校准,使用标准砝码或校准液,按照设备说明书的步骤操作,调整分液精度。若设备频繁用于高要求实验或搬运后,需及时校准。校准记录要妥善留存,便于后续追溯和维护。
 
  3. 易损件更换要及时
 
  密封圈、吸液针、管路等是易损部件,长期使用会出现老化、磨损、开裂等问题。平时要定期检查这些部件,发现密封圈弹性下降、吸液针变形、管路破损时,需及时更换原装配件。切勿使用非原装配件,否则可能因尺寸不匹配导致漏液、分液不准,甚至损坏设备主体。建议提前储备常用易损件,避免故障发生时影响工作进度。
 
  4. 存放环境要适宜
 
  设备存放时需选择干燥、通风、无腐蚀性气体的环境,温度控制在 15-25℃,相对湿度保持在 40%-60%。避免将设备置于阳光直射、剧烈振动或灰尘较多的地方,长期不用时,需断开电源,将管路内的液体排空,套上防尘罩,定期开机运行 5-10 分钟,防止部件老化粘连。
 
  常见故障排查:快速解决使用难题
 
  1. 分液量不准
 
  这是最常见的故障,多由校准过期、管路有气泡或残留、吸液针堵塞等原因导致。排查时,先检查是否长时间未校准,若未校准则及时进行校准;若管路中有气泡,可通过设备的排气功能排出,或拆卸管路重新安装排气;若吸液针堵塞,可用专用通针疏通,再用清洗剂冲洗。此外,样品粘度、温度异常也会影响分液精度,需确保样品符合设备使用要求。
 
  2. 设备漏液
 
  漏液多发生在接头、密封圈或吸液针部位。首先检查各接头是否松动,若松动则轻轻拧紧;若接头无问题,观察密封圈是否老化、变形,及时更换;吸液针破损也会导致漏液,需更换新的吸液针。同时,要注意分液时的压力设置,压力过大可能导致管路破裂漏液,需按照设备规定的压力范围操作。
 
  3. 无法正常启动
 
  设备无法启动时,先检查电源连接是否正常,插头、插座是否接触良好,电源线是否破损;若电源正常,查看保险丝是否熔断,熔断则更换同规格保险丝;若仍无法启动,可能是控制面板或电机故障,此时切勿自行拆卸,需联系厂家专业维修人员处理。
 
  4. 管路堵塞
 
  管路堵塞会导致吸液困难或分液不畅,多由样品残留干结或异物进入引起。可先用蒸馏水冲洗管路,若堵塞严重,将管路拆下,用专用清洗剂浸泡 30 分钟后冲洗,必要时用细通针轻轻疏通,注意避免损坏管路内壁。
 
  自动分液器的使用寿命与日常保养密切相关,科学的清洁、定期校准、及时更换易损件,能从源头减少故障发生。遇到故障时,按照 “先简单后复杂” 的原则排查,多数小问题可自行解决,复杂故障则需寻求专业支持。做好设备保养,让自动分液器始终保持最佳工作状态,为实验检测工作保驾护航。如果在保养或排查过程中遇到具体问题,可随时咨询设备厂家或专业技术人员。
 
0571-57888500
欢迎您的咨询
我们将竭尽全力为您用心服务
在线客服
关注微信
版权所有 © 2025 杭州奥铂智能仪器有限公司  备案号:浙ICP备2020043049号-2